柯群英教授(Prof. Kuah Khun Eng),人类学博士,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的兼任教授,同时担任暨南大学(中国广州)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的特聘教授,并为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的学术顾问。她曾任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暨华侨华人研究院人类学与华人移民研究领域的杰出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曾先后担任香港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并曾出任香港人类学学会主席暨国际海外华人研究学会地区主任,以及马来西亚蒙纳士大学、香港大学及墨尔本大学的教授。她也曾是哈佛大学燕京研究所的访问学者与合作研究员,并担任巴黎城市大学与牛津大学的访问教授。 |
 |
|
柯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移民、华人散居人群和跨国研究以及宗教学等。近期著作包括Ancestor Worship in the Diaspora Chinese and China Universes: The Making of a Collaborative Cultural Basin(《祭祖在东南亚华人与中国宇宙里:协同文化盆地的形成》,2024)、The Social Production of Buddhist Compassion in Chinese Societies(《华人社会佛教慈悲的社会生产》,2022)、Rebuilding the Ancestral Village: Singaporeans in China(《重建祖乡:新加坡华人在中国》,2022,3rd Imprint)、Vernacular Chinese Shrines in Singapore(《新加坡华人神龛文化》,2023,合著)。 |
|
柯教授的讲题为〈祭祖在东南亚华人与中国宇宙里:协同文化盆地的形成〉。她将以她的新书为基础,探讨了华人的宗族、祖先和祭祖在东南亚华人和中国的核心地位。祭祖和祖先,连同特定的文化习俗,构成了海外华人和中国大陆群体所共享的广义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成了协同文化盆地的形成。柯教授将审视东南亚华人和中国华人群体的构成和复杂的关系,并借由祭祖,揭示跨国空间的祖先和祖灵的复杂性、人们对祖灵归宿的选择、宗族祠堂的意义,以及女性如何通过供奉食物在仪式中挑战父权体制。本文进一步探讨中国大陆政府,如何将祖先和祭祖仪式重新诠释为一种文化标志,并在清明节期间将其作为一种社会道德资本和文化桥梁,以建立与东南亚华人更紧密的联系,试图将他们纳入“中华文明共同体”之中。 |
|